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预防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等虫媒传播性传染病的提示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18:39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炎炎夏热,蚊虫活动频繁,正是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其中,由伊蚊(主要是“花蚊子”,身体黑白相间)传播的基孔肯雅热(CHIKV)和登革热(Dengue)尤为需要警惕。这两种疾病传播速度快,对健康影响大,请大家共同关注,积极预防。

一、疾病简介:了解两种“姐妹病”

虽然由同一种蚊子传播,且症状相似,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特征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

登革热(Dengue Fever)

致病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

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

潜伏期

通常为3-7天

通常为4-10天

典型症状

突发高烧、极度剧烈的关节疼痛(致人弯腰蜷缩,名称即由此而来)、皮疹、肌肉痛。

高烧、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可伴有恶心、呕吐。

主要区别

“关节痛”:关节疼痛非常严重且持久,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但极少致命。

“断骨热”:疼痛感如骨头断裂。严重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衄)或休克,危及生命。

二、传播途径:共同的元凶——伊蚊


1.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亚洲虎蚊)和埃及伊蚊。它们的特点是腿上有白斑,身体黑白相间,喜欢在白天活动和叮咬人,尤其是清晨和傍晚。

2.传播方式:

· 蚊子叮咬了感染的病人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

· 带毒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就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 重要提示: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三、核心预防措施:防蚊灭蚊是关键

预防的核心是消除蚊虫孳生地和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孳生地——“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伊蚊在水体中繁殖,一切积水容器都是它们的“温床”。请立即检查并清理:

1.彻底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所有闲置容器,如废旧轮胎、空花盆、瓶罐、塑料布等,一律倒置或丢弃。

2.管理用水:家中水缸、储水池等必须加盖。每周至少彻底刷洗换水一次。

3.细致检查:清理绿化带、草丛中的塑料垃圾、蛋壳、一次性杯碗等小型积水容器。检查排水沟、地漏是否畅通。

4.水生植物:养水生植物的花瓶,应每周换水,并清洗植物根部。建议改用沙石养植。

(二)做好个人防护——“远离叮咬,保护自己”

1.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2.使用驱蚊剂:在外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或喷洒)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

3.物理隔断: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推荐药浸蚊帐)。

4.使用蚊香:在室内可使用电蚊香片、液体蚊香或燃烧盘式蚊香(注意通风和安全)。

四、如果出现症状怎么办?

1.立即就医:一旦出现上述突发高烧、关节疼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切勿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及时告知: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3.防止传播:在生病期间(尤其是发烧头几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并在室内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避免被蚊子叮咬后传染给家人和邻居。

五、温馨提示

· 目前针对这两种病毒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支持疗法为主。

· 登革热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时,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需格外警惕。

· 预防措施简单有效,但贵在坚持和全民参与。保护自己,也就是保护整个校园。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从清理身边的一盆一罐做起,共同营造一个无蚊的健康环境!

  祝各位教职工及同学们身体健康!

校医院

2025年9月4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