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早上7时59分,杨叔子院士夫人徐辉碧教授给我发来短信:
“2022年11月4日晚10点50分,89岁的杨叔子在协和医院平静地离开了我们。在场的尤政校长,史铁林,杨祥良等同志和家人万分悲伤。
上个月国庆节期间,杨叔子从医院回到家3天,他对我说,我身体可能不行了。回顾我这一生,在党的培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工作。我是幸福的。我们相处七十年来从同学朋友到夫妻,感情非常好!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相互牢记一句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爱绵绵无绝期。当我死的时候,一定要丧事从简。……”
噩耗来得突然,内心无法接受。我赶紧给徐教授电话,经核实后不禁悲痛万分。我向徐教授及家人表达了对杨院士的深切悼念。
11月5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叔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4日22时53分在武汉不幸逝世,享年89岁。……”
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湖之畔的九江学院,是杨叔子院士家乡唯一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关于杨叔子院士对九江学院的支持、引领与帮助,涌上笔者心头:
受聘九江学院名誉校长,指导学校各项工作
百里匡庐,钟灵毓秀。千年白鹿,代有鸿儒。自2005年12月始,杨叔子院士受聘为九江学院名誉校长,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工作。杨叔子院士指出:九江学院是一所很有发展前途的综合性高校,它的办学立足点应该是为地方、为区域经济服务。它不仅对赣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力还辐射到湖北、安徽两省的相邻地区。
每年为师生作“踏平坎坷、成人成才”的励志报告
杨叔子院士,一位清瘦儒雅、精神矍铄、令人尊敬的长者,在自身工作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热爱并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致力于青年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足迹遍及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200余场,吸引了近20万人次的听众。自2008年至2014年,杨叔子院士不辞辛劳,每年应邀到九江学院,以“踏平坎坷、成人成才”为主题作精彩的报告,激励广大九江学院学子争做“知识上更富有,思维上更聪明,能力上更突出,身心上更健康,人格上更高尚的无愧于时代”的青年。杨院士思路清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每次都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在全体学生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当代青年,如何在成长中成才、取得成功,杨叔子在报告总结了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成功秘诀。那就是:第一条,人生在勤,贵在坚持。这是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础。要成就事业,必须勤学、深思、笃行、专心、有恒。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天资、机遇和环境、勤奋,缺一不可。第二条,敢于创新,善于总结。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成功就是在工作中有创新、有突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创新,才有动力,才有力量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一切。“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创新的同时,当然也要善于总结。第三条,尊重别人,依靠集体。这是成功的保证,是成功的外部条件。做事一定要把人际关系处理好。成果是大家一同工作创造出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融洽的人际关系,深厚的同志情谊,相互尊重与支持,使大家心情十分舒畅,干劲十足。第四条,理想崇高,自强不息。没有崇高的理想,绝对不可能成才;没有崇高的理想,绝对不可能勤奋,不可能坚持勤奋;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心向神州,魂萦华夏,为祖国、为民族作贡献。
杨叔子感慨于九江学院得天独厚的文化地理环境,感慨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鼓励我校青年学子既要重视科学文化又要重视人文文化,“身需彩凤双飞翼”方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认为,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完全可以相融,科学的创新来源于人文底蕴,人文精神培养爱国情操,开拓境界,知识广博,眼界开阔。中国的古典文化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考,理工学科提升人文素质,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和做出更大贡献都会大有帮助。杨院士殷切希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好本领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就成为国家栋梁,成为国家建设人才。
设立“杨叔子爱莲奖学金”
杨叔子院士从2009年开始,每年出资6万元,在家乡的大学——九江学院设立奖学金,并多次亲临学校给学生颁奖,与获奖同学们一起畅所欲言,谈人生和理想。理学大师周敦颐曾在九江创办濂溪学堂并写下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其中的警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影响深远。 近20年来,杨叔子院士大力推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倡导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成效显著,因此,由学校提议并经杨院士认同,把杨院士设立的奖学金称为“叔子爱莲奖学金”,旨在奖励那些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优秀的九江学院学生,激励广大学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近20年来,杨叔子院士不仅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而且怀仁者之忧,担木铎之责,奔走启蒙,积极倡导和力行在全国高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杨院士之意,在使文明不被割裂,精神的进步不至落伍于物质的发达,科技的发展不至脱离理性的缰绳;在使人性得到张扬,人性与灵性得到高度结合,培养代代学子做有根底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做有诚信的人,做有感恩之心的人,做有创新精神的人。2012年10日12日—15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九江学院主办、庐山白鹿洞书院承办的“2012年中华经典重读与文化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学院举行。杨叔子院士致辞时指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起来,推进文化育人。
扶持九江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九江学院于2013年6月申报杨叔子院士工作站并获批。这个省级院士工作站以江西省数控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搭建了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史铁林教授为首的华中科技大学高端柔性团队、院士工作站三位一体科研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做大九江,促进双核发展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支持“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学术创新团队
自2008年以来,九江学院组建了“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学术创新团队。该团队运用公理化方法对《论语》、《孟子》、《荀子》和《老子》等中华经典进行诠释,以基本假设、定义、公理为要素,推导证明众多蕴含在中华经典中的命题,便于东西方人士超越文化语境局限,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经典。杨叔子院士对这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他指出:“这一探索十分重要,极富价值。这因为,第一,这一探索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第二,这一探索特别阐明了儒家文化睿智丰厚;第三,这一探索尤其论证了《论语》思想伟大不朽;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这一探索富有开拓性地证明了可以引入公理化方法来对我国 传统文化有关方面进行系统梳理、诠释与深入理解、领悟,
用以弥补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杨叔子院士欣然多次为这项研究的系列著作写“序”,并在白鹿洞书院主持学术研讨会。
出席九江学院“千年文脉、百年办学、十年升本”校庆活动
2012年3月18日,九江学院迎来“千年文脉、百年办学、十年升本”校庆。学校名誉校长杨叔子院士回校出席庆典活动,并作了即兴讲话。他说:九江学院举办“千年文脉、百年办学、十年升本”庆祝大会,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十年升本,天翻地覆,成绩斐然;百年办学,风雨兼程,多姿多彩;千年文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901年但福德护士学校成立之时,正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第二年,此后100年间,多少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2006年4月20日演讲时说,20世纪世界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一件是科学技术革命,第二件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九江学院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恰逢九江良好的发展态势。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写道“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希望九江学院的同学,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就成为国家栋梁,成为国家建设人才。相信九江学院师生长风破浪,团结一致,彰显特色,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出席“湖口起义”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为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挖掘九江籍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激励广大师生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刻苦求学,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焕发青春光彩,2013年6月7日,九江学院召开了纪念“湖口起义”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杨叔子院士等湖口起义先驱后裔,江西省、九江市及湖口县的政协及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部分高校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家相聚在九江,回望历史,缅怀先烈,寄语未来。这次研讨会进一步促进广大师生更好地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成人成才。
先生驾鹤西去,道德风范长存。我们将永远铭记杨叔子院士为九江学院做出的杰出贡献,杨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曾于2007年3月至2016年2月任九江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