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调唐音歌吟,是指以楚地音乐和方言结合唐人歌吟方式进行吟咏,有着古雅优美的旋律和很强的音乐性,风格独特。历史上曾在文人雅士之间广泛传承,但在当代已渐成绝学。为在青年一代中普及认识,培养和发掘继承人,4月6日下午,江西省文史馆馆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楚调唐音”著名代表性传承人宗九奇先生来到文传学院,为广大师生讲述他心中的至美——“楚调唐音”。文传学院院长冯敏强、党委书记汤红莲、艺术学院副院长欧阳时来等到现场聆听讲座。讲座由文传学院副院长朱全国主持。
宗先生首先用申遗短片简要讲解了“楚调唐音”的来历、含义以及用不同的身份来吟诵“楚调唐音”的技巧与区别。宗先生说,古时每首诗都有曲调,只不过古人不记谱,所以到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只看过文字,而不知道它的曲调。谱子能流传到今天,全靠世世代代口口相传。
随后,他运用如歌、如诉、如泣的吟法,重复吟唱了李白诗人的《子夜歌》,或哀、或怨、或怒,如歌、如诉、如泣。声声扣人心弦,句句激荡回肠。此外,他还用不同身份先后吟诵了《白云歌》、《雨霖铃》、《子夜吴歌》等,将讲座推向高潮。
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最后宗先生与观众们激情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楚调唐音歌吟”由江西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宗九奇,当代学者,南昌人,别号豫章散人等,1943年5月1日生于江西庐山。自幼家学,研习古文书法。为著名古建筑师、史学家、诗人、书法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代表性传人,其吟咏古诗词的调式、旋律、节奏之美,堪称一绝。现任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理事,江西省文史馆馆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江西诗词学会理事、江西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江西谱牒学会理事。主要著述有:《楚调唐音》、《野鸟集》、《屈原诗歌新译》、《庄子新译》、《陈三立传略》、《滕王阁古今图文集成》、《滕王阁志》、《江西旅游志》(主笔)、《庐山志校点》(吴宗慈本)、《庐山诗文金石广存校点》、《诗画江西》、《南昌赋》、《藏汉同心赋》、《地灵人杰·南昌的中华之光》(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