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2015年海外华裔青少年江西九江营开展赣东北文化体验活动

作者:杨璇/文 胡泽昱洁/摄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1日 21:49浏览次数:

  7月25日,“2015海外华裔青少年江西营”结束了几天的中华文化课的集中学习后,承办方九江学院即日起至7月30日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安排了游览参观学习之路,40余名来自德国和瑞典的营员欣赏着名胜古迹、世界文化景观和秀美的赣东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要学习江西的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自然所孕育出的特色。本次夏令营江西行的两大重点学习对象包括陶瓷文化、庐山文化,希望通过这些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能让营员们在游玩的同时亲身体会到陶瓷文化的深和广,促进与国内青少年交流,从而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7月25日上午,营员们跟随着导游来到距离九江市区30公里的白鹿洞书院开始中华文化体验之旅。白鹿洞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名号,营员们来到书院的正门口时,都感叹书院之静、书院之悠。瑞典新星中文学校营员曾语晨说:“原来这就是古代的学校,在这么安静,悠闲的地方上课肯定学习成绩特别好哈!”走进正学门,迈过状元桥,营员们细观碑文,虽显吃力但是很认真诵读每一个字。随后认真听取着中华书院的文化讲座,诵读着白鹿洞的教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领队老师们都感叹教规的意义深远,包含做人处事,学习方法,他们希望把这些教规背下来带到他国去传授给外国的学生。

 

 

  7月25日下午,大家来到九江博物馆和城市展览馆,了解当下九江和眺望未来九江,从中感受过去的历史文化,与九江的巨变,大家不禁感叹。

 

 

 

 

 

 

  7月26日上午,营员们沿路往赣东北而去,来到位于江西九江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的石钟山,此山不高,海拔只有61.8米,营员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向上爬着。听说此山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能击出如钟鸣之声,营员们便都来到大石面前,敲击着石头。鄱湖人余亚飞诗称:“鄱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夜浑流互排斥,浊清界限见分明”。随之大家坐上小艇看石钟山,感受风景雄奇秀丽,也亲眼所见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的神奇。

 

 

 

 

  本次夏令营陶瓷文化是学习的一大重点。下午,大家便来到与九江相邻的景德镇市,被誉为“世界瓷都”。这座城市便是“中国”的英文名“china”的由来。陶瓷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极具地方特色。

 

 

 

 

  炎炎夏日,营员们来到景德镇古窑,感受中国千年陶瓷文化。临近古窑时,张导游介绍瓷器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大家参观了历代古窑,了解和欣赏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瓷乐的展示也吸引了各位营员和领队,清脆细腻不烦耳,百听不腻。大家也逛了瓷街和大大小小的产品店,都为陶瓷工艺所震撼,原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商品,都可以用陶瓷制成,精巧漂亮,大家进一步加深对陶瓷文化的了解。

 

 

 

  其中德国领队老师卢飒说:“其实陶瓷文化既显阳春白雪,但是也是下里巴人,不是那么高深,越来越平民化了。这样拉近大家对陶瓷文化的距离,更容易了解了。”

 

 

 

  陶艺体验当然也是学习陶瓷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27日,大家来到陶瓷体验区,在观看陶瓷大师制瓷时,营员们都纷纷表示道:“这是一个简单的活,只是捏一捏,拉一拉就行了”。但是当来到体验区,大家坐到坯土面前都显得手足无措。营员们分成两组,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开始动手做,毕竟是第一次,大家都略显生疏,有些营员还会把泥土溅出来,可是时间久了,部分同学掌握了诀窍,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出来的碗盘、碟子等等,还有模有样。但是也有些同学做的样子不太好看,略有失望同时也不舍不弃。营员们还进行了捏土、画坯的体验,有些同学捏出了很多卡通人物和动物,有些同学在盘子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花型和玩偶。在短暂的时间里,大家积极参与,最后离开时,还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示下次有机会过来,还要体验一把。

 

 

 

  庐山行是此次夏令营行程的重点。营员们一听导游说到《望庐山瀑布》,便纷纷背诵。在上庐山的车上,导游向营员们介绍说:“1959年7月1日,毛泽东在庐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随着车子盘旋而上,大家似乎都感受到庐山之奇和秀。营员们认真听着导游的讲解,说着“四百旋的由来”,介绍着庐山的景点,诉说着庐山上的故事,讲述着庐山上的历史。大家认真听着,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有着庐山地域风情的牯岭镇。上山后,营员及领队老师参观了毛泽东诗词园、庐山博物馆。加深了他们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了解了庐山历史及其发展。

 

 

 

 

  翌日,营员及领队老师参观了花径、锦绣谷、仙人洞、美庐及老别墅的故事,以及含鄱口、植物园。大家成群结对走在锦绣谷中,时而能感受到阳光照射的暖意,时而能感受到微风吹拂的清爽。“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每一季节风景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这次大家亲历庐山锦绣,认为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之陶醉。

 

 

 

  在含鄱口,营员及领队老师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到“含鄱口”的名称来历及其秀美风光。来自德国的营员夏冬思春感叹道:“在我看来此地就像一个贝壳,鄱阳湖就好似珍珠一样,昨天我们坐船近距离感受鄱阳湖,今天则俯瞰它,风景依然神奇。”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就是这样一座湖,吸引着大家前来观看。

 

 

 

  在庐山的最后一天,庐山瀑布是不可或缺的景点。营员和领队老师来到位于五老峰下部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落差共155米,坐缆车、走一段台阶,站在瀑布前,大家不由地念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带给大家的震撼油然而生,并领略到李白诗人的豪气,和理解了为何以这首七言绝句在众多诗作中,依然雄视古今,独占鳌头。随后,大家随导游来到山脚进行庐山文化体验的最后一项—石门涧漂流。在炎炎夏日,对于青少年来说,水代表这清凉和刺激。石门涧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经过一个小时的漂流过程,此地给营员们留下最大的印象便是水是如此的清凉。

 

 

 

  本次夏令营游览参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营员们和领队老师都赞叹白鹿洞的静,石钟山的奇,景德镇的华丽素雅兼容,庐山秀气清幽等赣东北特色风光。此行游、听、看、做四者结合,知识与实践结合。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表示在自己亲身经历后,更大程度的发扬中华历史文化,争做祖籍国文化传播达人。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