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展现各二级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成效与特色,学校特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是由原九江财专化工系、九江师专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和九江医专化学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2011年因学科发展需要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0年将环境类学科置出复名为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75人。
一、党建引领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创建“赤心报国·绿色化工”党建品牌,建设“四强党支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和组织发展等工作。学院党委多次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团委分别荣获九江市和学校“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组织开展了“回望百年复兴路,砥砺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秋收起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弘扬方志敏精神,感悟信仰的力量”等主题党日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受到省市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多次表彰,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活动优秀团队、“大学生在行动”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和全国十佳示范小分队等荣誉,“红色走读”活动荣获省级三等奖。


“回望百年复兴路,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秋收起义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弘扬方志敏精神,感悟信仰的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化学化工学院举行“赤心报国·绿色化工”思政讲堂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学位教师50人;硕士生导师13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2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金牌教授1人、赣鄱俊才2人、高校模范教师1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九江市“双百双千”领军人才9人、创新团队1个。同时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聂宗秀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曹达鹏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江西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兼执行董事长赵经纬博士等30余名行业领军人才、企业高工高管受聘为学院兼职教授。

荣获江西省高层次人才称号证书

柔性引进北京化工大学曹达鹏教授为学生授课

柔性引进中科院化学所聂宗秀研究员为学生授课
三、人才培养
学院化学学科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获得江西省财政专项支持一流优势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应用化学获批为江西省一流专业。九江学院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第二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11月九江学院与湖口县人民政府、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学院,正式签约;2023年5月13日,九江学院—永修县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学院及订单班正式签约。

化学学科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获批为江西省一流专业

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学院获批为第二批江西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九江学院—湖口县共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学院

九江学院—永修县共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学院
学院创新开展《化学化工学院教学巡查制度》,组织开展系列专家讲座、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活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近五年先后获批江西省教学团队2个,江西省虚拟仿真教学项目3项,省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研论文20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7项,全国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西省银奖1项、铜奖2项,江西省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1项、铜奖1项。考研升学率位居学校前列,2022年、2023、2024连续三年考研升学率超过40%。学院组织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多次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有机硅新材料课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江小舵老师获第五届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在江西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金奖1项、铜奖1项



在第十六、十七、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科学研究
学院近五年先后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级科研项目45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35篇,其中SCI、EI收录87篇,核心期刊3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依据“按需组建、自愿组建、共享组建”原则,学院组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化团队、氢能团队、有机智能分子创新团队等9 个科研团队。


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有机智能材料创新团队高水平论文被选为封面论文
五、服务地方
学院持续开展校政企合作,与九江天赐、晨光新材、善水科技、海多硅材等企业签订横向课题58项,到账经费2000余万元。深入开展毕业生实习实践,同时开设“天赐订单班”,“海多硅材”奖助学金、“贝特利”奖助学金、“善水科技”奖助学金等。胡华南、潘家炎、占昌朝、杨文四位博士分别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九江市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中成功揭榜。

化学化工学院与企业签订科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在九江市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中揭榜

化学化工学院举行“海多硅材”、“贝特利”奖助学金颁奖仪式

化学化工学院举行“善水科技”奖助学金签约仪式
六、对外交流
先后承办2019年生态化工国际学术会议、江西省2019年化学化工学术年会、江西省第十一届高等学校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2023“善水科技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中赛区决赛,显著提升学校影响力。特别是2023“善水科技杯”华中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受到得到省内外16家知名企业的赞助支持,江西教育电视台、中国江西网、江西教育网、中化新网、中国化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报道阅读量10万+,获得了参赛师生的一致好评。

承办江西省第十一届高等学校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承办2019年生态化工国际学术会议

承办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承办2023“善水科技杯”华中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决赛
七、育人特色
创新开展应用型人才思研创产“四教”融合培养模式。学院现有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专业,每年招生约400人。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探索并践行了“思研创产”四教融合培养模式。思教融合即思想价值引领融入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突出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工匠精神,构建立体多维思教融合体系;科教融合即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优势教学资源,把教学“问题”转变为科研“课题”,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创教融合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于专业教学、贯穿于专业实践,完善制度设计,保障双创教育,构建渐进阶梯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产教融合即产学合作、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批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

出版实验教材三部
八、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学院将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和“3353”战略等文件精神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党建引领、改革攻坚和战略落地,将"3353"战略细化为具体项目清单,以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开展“五个一工程”(共建一批名师、推进一门课程、建立一批基地、落实一批项目、产出一批成果),全力实施以应用型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化学化工学院供稿
责编:向真 审核:黄冬久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