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审核评估学院巡礼】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产教融合育英才,五育并举谱新篇

作者: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图文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4日 15:10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展现各二级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成效与特色,学校特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

 

 1.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是2004年四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时由原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原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系、物理与信息工程系进行学科整合组建而成。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4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76人,92%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博士后出站人员3名,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20名,4名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市级高层次人才,2名“教书育人楷模”,84名“双师型”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6名。柔性引进1名高端人才--香港城市大学智能计算讲座教授、IEEE Fellow、长江学者。聘任20多名企业工程师及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聘任6名行业领域专家、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担任“第二班主任”,聘任1名校外辅导员。

 

图1-1学院发展历史

 

2.党建引领

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院始终将服务师生作为工作核心,通过构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党员”三级学习体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系列主题教育。在重大事项决策中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三重一大”等工作高效落实。立足党建与思政互融互通的协同育人机制,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既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学院改革发展新篇章。

 

图2-1特色党日活动

图2-2党委和党支部荣誉

图2-3党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图2-4新闻媒体报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教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以学科发展为龙头,以团队建设为主线,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服务地方为纽带,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坚持学科引领、科研赋能、队伍优化、强基固本,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1)学科建设引领有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级一流学科超额完成预期建设目标,达到硕士申报条件。ESI学科分析报告显示学院的计算机学科是学校各学科与ESI学科前1%的接近度情况统计前三名,发表WOS论文(SCI)142篇,被引频次1644次。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2024年新增与上海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新入校硕士研究生9名,学院现有1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

 

(2)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学院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精准把握行业跳动脉搏,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注重大思政课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相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课程8门、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46项、大学生创新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校级校企合作课程4门、校级校企(行)合作教学团队1个、校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2个,2名教师分别获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图3-1省级一流专业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入选文件

图3-2教学成果奖

图3-3《数据结构》一流课程证书

图3-4《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一流课程证书

 

(3)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发表SCI收录60余篇(TOP 5篇),EI期刊5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其中重点1项),教育规划项目5项,教育厅科技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78项,经费逾1200万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江西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图3-5江西省计算机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图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通知书

 

(4)学术交流影响广泛。

学院先后主办(承办)第十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会议、江西省智能优化与应用研讨会暨首届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智能优化与调度”鄱湖论坛、“计算机视觉”鄱湖青年论坛、“数字技术”鄱湖论坛、“网络空间安全”鄱湖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活动促进了与其他高校、知名学者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思想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增进了合作、扩大了学术影响。

 

图3-7 “数字技术”鄱湖论坛

图3-8 “计算机视觉”鄱湖青年论坛

图3-9香港中文大学邹军教授学术报告

 

4.办学特色

学院立足“产教融合”与“五育并举”双轮驱动,构建“三维育人体系”与“四方协同机制”,以产业需求赋能教学改革,以特色课程思政品牌厚植家学生家国情怀,同步深耕“五育沃土”,以红色走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方式锻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兼具良好实践应用能力与科技报国使命的新时代数字人才。

 

(1)深耕产教融合沃土

学院构建“产业需求驱动-教学标准重构-真实项目赋能”三维育人体系。依托学院已有平台,组建智能计算、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大数据研究所,建成九江市网络空间安全协同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动对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重点制造企业需求,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先后与江西才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热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TCL空调器(九江)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实现“都昌县两违管控和数字城管综合业务平台”“智能政务交换柜”“城市智慧井盖综合监测系统”等多项教科研成果转化;学院的工博士服务团作为数字化转型诊断专家深入企业问诊把脉,服务包含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62家规上企业,及时掌握人才培养需求,助力地方企业数字化转型;学院与濂溪区人民政府、九江市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才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九江福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九江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构建“校-企-研-政”人才协同培养网络。

 

图4-1校企合作基地揭牌

图4-2校企合作基地牌匾

图4-3工博士服务团入企调研

 

(2)深耕五育融合沃土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在学生中实现“五个一”,搭建育人新生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政治定力。整合专业教师、学工队伍、专职辅导员、企业工程师兼职班主任“四方”立体化育人力量,搭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育人闭环。拓展素质教育阵地,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实习实践,积极开展“三下乡”和红色走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建成计算机历史陈列馆,征集陈列国产和进口的老式台式计算机、笔记本、打印机约50台(套/件),精彩展示计算机近30年的发展迭代史。陈列馆作为计算机发展历史的见证与记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成为学院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学院先后获得江西省全省高校红色走读活动实地走读三等奖、全省大学青春之问征集活动获一、二、三等奖各1人,1人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天梯赛”“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近三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0多项。教师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10篇;组织学生参加“数字技术”鄱湖论坛、演化计算与学习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学术兴趣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4-4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图4-5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图4-6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历史陈列馆”

图4-7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奖牌

图4-8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5.未来发展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3353”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聚焦大数据、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专业和前沿技术领域,努力在国家级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论文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性成效,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应有贡献!

 

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供稿

责编:向真 审核:黄冬久 汪浩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